close

2013 撰文 如何點亮有形與無形的財富之火?

當提到「財富」時,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有價貨幣和銀行存摺數字,在一片拼經濟的聲浪中,經濟不景氣令人擔憂,似乎也更強化人們追求市場上流通貨幣的重要性。

我們先從時下的現象來看看。首先,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民國98年對老人狀況調查結果中,發現55~64歲或65歲以上年長者,對老年生活期望前三項依序為「身體健康的生活」、「能與家人團圓和樂的生活」及「經濟來源無虞的生活」。老年生活擔心的問題前三項依序為「自己的健康問題」、「經濟來源問題」、「自己生病的照顧問題」。打拼了一輩子的長者,真正關心的是身體的健康問題,與家人的關係,還有就是生病了誰來照顧,經濟問題方面是擔心來源問題而不是累積的多不多。再看看疾病統計數字,55~64歲國民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占51.58%65歲以上者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占75.92%,所患疾病以循環系統疾病相對較高;其中65歲以上女性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比例相對較高。再者,100年的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以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居前三名,且其死亡機率在中年(4050)以後者有急劇擴大現象。

從這些數據看來,人生走到一半,已經有一半的人三不五時得「定期」到醫院報到,到了65歲以上幾乎每4人中只有1人還算健康。誰希望在年老時告訴子女,我現在每天吃的藥丸比飯還多呢?可是令人深思的是,這些重病者在病徵出現的前幾年,如果有人提醒他們說這樣下去再過個幾年你就會…有多少比例的人會相信,或是聽得進去呢?似乎常是走到人生後面階段,才能真正了悟「錢財人人愛,但是也要有命花,錢財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啊!」

這十幾年電子郵件盛行,資訊分享無國界,電子郵件群組發送又快又方便,來自朋友轉寄的「養身之道」種類繁多,這些訊息有多少你曾經仔細看過,如果覺得內容還算可靠,你會照著做嗎?還是只是把絢爛的PPT看過就算?更重要的是,這些養生訊息的流通是否讓大家更健康呢?

這天瀏覽﹝Yahoo新聞﹞又見弒母人倫悲劇!一名男子獨力長期照顧失智老母親,導致他身心俱疲且背負經濟壓力。他終於不堪忍受,用電線勒斃母親。他將母親勒斃後伴屍5小時才向警方自首,姐姐們聞訊趕到,抱著他安慰說「我知道你累了!我們都很愛你!」男子情緒崩潰,哭喊「對不起!我實在撐不下去了!很後悔殺了媽媽!」以上的新聞事件令人不勝唏噓,此類的人倫悲劇時有耳聞。當家中成員出現慢性疾患、精神疾患或是因老化所導致的疾患時,家庭往往會經驗到很大的衝擊,這些家庭照顧者身上所背負的沉重負擔更是非常人能夠體會。家人如何面對與因應這樣的衝擊與挑戰影響著他們自己的身心靈狀態,也影響病患的病情及雙方之間的互動模式。假使是身為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更常會在「應該要做」與「自己的需求」間拉扯,使之身心俱疲。

這個時候家庭是否能夠主動尋求外在資源協助及社會網絡支持,同時尋求內在的支持和慰藉並向家人表達情感形成正向互動是很關鍵的契機!

想起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主角傑克因長期失眠感到非常痛苦,為了見識比自己更痛苦的人生,他參加了睪丸癌團體,在這裡他遇到了因服用賀爾蒙而擁有大奶子的巴伯。每個罹患絕症的人由於生命有限,他們更願意找尋生命的目標,珍惜現有的資源,在這睪丸癌團體每個人都有機會做主角,試著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並給予成員支持。傑克一開始覺得格格不入,直到有一次活動中巴伯將他擁入懷中才開始發生變化。巴伯帶著大奶子的溫暖擁抱,提供了安全感,於是傑克融化了,不自覺的將孤獨、害怕化做淚水灑滿巴伯的胸膛,當晚傑克睡得像嬰兒一樣香甜。

大奶子鬥陣俱樂部擁抱.jpg

於是傑克迷上了這類絕症團體,他的足跡遍佈各地的這些團體;在團體中獲得支持和接納後所得到的一夜好眠持續增強他參與團體的行為。在觀賞導演以詼諧的手法來呈現兩個大男人想擁而泣的片段的同時,讓我想起恆河猴實驗。新生的恆河猴出生後很快被從牠們母親身邊帶走,並為牠們提供了兩個代理母親人偶。此實驗是觀察猴子會窩在提供柔軟衣物接觸的人偶身上,或是提供食物來源的鐵絲人偶身上。實驗結果是無論提供食物與否,小猴都會窩在柔軟衣物人偶身上。當柔軟衣物人偶在附近時,小猴子似乎有安全感,會較積極探索周遭。實驗後來也發現完整的愛是要包含與母猴互動和同儕遊戲,小猴成長才會正常;由代理母親人偶陪伴長大的小猴,會出現自閉、反社會或攻擊等外顯行為。

恆河猴代理母親實驗.jpg

在美國對各世代重鬱症初發年齡的研究中,指出初發年齡有下降的趨勢,目前平均年齡是從青少年晚期至20歲左右;這個世代的心理狀態和外在環境交互影響下,也讓憂鬱症的普及率提升。現代家庭結構多元,例如:單親家庭、繼親家族、隔代教養家庭、外配家庭、拼貼家庭、同志家庭等。這些不同樣貌對家中成員彼此的關係產生衝擊,「家是精神的支柱」之概念正在崩解。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支持與關愛,或者父母的婚姻關係呈現緊繃或是分離的狀態時,都極易使青少年對於所愛的人、同伴甚至自己缺乏信賴感。當處在理想和現實差異過大的情境下時,青少年經驗到憂鬱情緒和無望感的機率自然也大大增加,也難怪世界衛生組織不斷呼籲各國應關注全球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增加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季節性憂鬱的患者可採用光照的方式來治療,足見導致憂鬱的因素涵括了社會脈絡、個人特質及與大自然資源的連結。

我們再來看看一些研究報告,家庭的溝通偏差的程度能夠預測之後家中成員精神分裂症發作機率,而高情緒表達的形式包含敵意、挑剔的批評及過度牽連的情緒也與精神分裂症復發有關。家人是我們最渴望得到愛與支持的來源,但往往因為不良的溝通形式造成關係上的挫折,進而可能衍生出語言暴力、精神暴力,甚至肢體暴力。當家中高漲的情緒愈強烈時,家中成員所承受的壓力也愈大,而此壓力活化了HPA軸,導致可體松的分泌,因此增加多巴胺的活性,遂而提升精神分裂症症狀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多巴胺活性增強又促進HPA軸的活化,使個體對壓力過度敏感。由此可看出不良的溝通形式所造成的一連串連鎖反應,而罹病者淪為家庭不良互動下的代罪羔羊。

當這樣的循環模式沒有被辨識出來,沒有被打斷時,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的精神疾病極易在代間傳遞。家庭是一個系統,每個成員與其他成員的關係(父子、母子、夫妻、婆媳、手足…)都是其中的子系統,每個子系統都會遷動其他子系統,我們無法逃避任何一方,如果我們放棄或抗拒任何一方的關係,似乎也選擇了看著自己和所愛的人一點一滴的失去生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父母能夠及時且適切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並提供足夠的互動機會。

當父母努力賺錢想要給兒女更好的生活品質和栽培時,可想過其實父母相愛才是給予兒女最好的禮物?再多物質的給予也比不上父母相愛所流露出的溫暖,這些溫暖的互動傳遞出尊重、包容、支持和關愛氛圍,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才能夠擁有安全感、健康的人際界線,並且能夠有能力愛人與被愛,看見自己的價值。

社會的經濟、政治、政策及科技都呈現快速的變遷與分離,資訊蓬勃發展,科技日新月異,3C產品的更換快速,雇傭關係也越來越多的派遣與短期約聘的不穩定現象,人們焦慮感的普及與增加只是呈現大環境的現象 。當我們悠遊在網路世界,享受科技便利和樂趣的時候,我們可能正因為在現實的家庭和社會中缺乏支持,而選擇在具有匿名性的虛擬網路世界中尋求新的身分認同、新的社群支持與凝聚新的共識,這樣的習慣是否無形中又擴大了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鴻溝呢?當我們對於事物的持有感縮短,與事物感情的連結斷裂時,對於建立隸屬感和認同感,以及對世界的觀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現在的我們將財富的定義窄化了,出現了認知偏誤,於是汲汲營營緊緊抓取求錢機會,以為追求薪水多寡和累積錢財是唯一選擇。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只是為換取健康、時間、喜樂、感恩、闔家平安等所衍生出來的計價工具;我們本末倒置聚焦在貨幣追求的結果,反而將財富縮限,讓真正的財富離自身愈來愈遠,而這些疏離現象直接反映在各種關係上。於是自己開始與他人疏離,也與自己疏離;與自己疏離的結果便由身體病痛與心理疾病呈現。不只如此,因為匱乏短缺的恐懼,我們不斷向身邊的人,向社會,向大自然索取資源來滿足自己的渴望,卻忽略了自己能提供服務和關心的機會,忘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天地萬有的生命和生態。人際關係疏離、關係破裂、大自然生態供需失衡下的天災提醒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財富是什麼?這是加快人類心靈豐盈的覺醒的訊號,你收到這個訊號了嗎?

追求身心靈健康及和諧是人人皆有的權利,機會與選擇權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上。是否發現自己會不自覺的聳著肩、憋住呼吸、肌肉緊繃呢?身體疲累、不舒服,心情的鬱悶其實都是提醒自己要放鬆的警鈴;而且這個放鬆警鈴會以很有創意的方式呈現,瞧瞧自己遭遇到的病痛或緊張關係的程度吧!當我們愈是忽略這個警鈴,它就響得愈大聲。

 你準備好迎接財富滾滾來的喜悅了嗎?首先,檢視一下自己是否聽到警鈴!只要願意停下來傾聽身體的聲音,學習如何在關係中的鬆、軟、輕、慢間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開始虔誠的愛自己並尊重自己身體,從接受服務的感恩化為參與社群的回饋之心,生命自會生起一種深深的滿足來點亮有形與無形的財富之火,以及闔家平安的幸福感。

 

 

arrow
arrow

    Doris 藝起療心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